大王鎮[河南省靈寶市大王鎮]

大王鎮[河南省靈寶市大王鎮]

大王鎮位於靈寶市東北部,東與陝縣為鄰,西與函谷關鎮接壤,南與陽店鎮相連,北臨黃河與山西省芮城、平陸兩縣相望。

概況

大王鎮位於靈寶市東北部,北瀕黃河,南依崤山。面積121.6平方千米,人口64597人(2005年)。轄乾店、新店、馮佐、李家寨、偏溝、五原崤、北朝、重王、東南朝、西南朝、董家、賀、王和、韓家、溝北、北路井、西路井、焦家嶺、吉家灣、五帝、閆家坪、神窩、沙坡、南陽、佛灣、梨園、西王、大王、北村、北營、南營、老城、後地、小北、風溝、馬謝36個行政村,301個村民小組。209、310國道、連霍高速公路過境。
[代碼]411282106:~200乾店村 ~201新店村 ~202馮佐村 ~203李家寨村 ~204偏溝村 ~205五原崤村 ~206北朝村 ~207重王村 ~208東南朝村 ~209西南朝村 ~211董家村 ~212賀村 ~213王和村 ~214韓家村 ~215溝北村 ~216北路井村 ~217西路井村 ~218焦家嶺村 ~219吉家灣村 ~220五帝村 ~221閆家坪村 ~222神窩村 ~223沙坡村 ~224南陽村 ~225佛灣村 ~226梨園村 ~227西王村 ~228大王村 ~229北村 ~230北營村 ~231南營村 ~232老城村 ~233後地村 ~234小北村 ~235風溝村 ~236馬謝村

沿革

1958年建紅旗公社,1960年更名大王公社,1983年改鄉,1994年建鎮。1997年,面積130平方千米,人口6.4萬,轄新店、馮佐、偏溝、李家寨、北朝、重王、五原崤、董家、賀村、王和、韓家、溝北、乾店、東南朝、西南朝、吉家灣、焦家嶺、西路井、沙坡、梨園、神窩、西王、五帝、閻家坪、老城、後地、大王、北營、南營、北路井、北村、佛灣、南陽、小北村、鳳溝35個行政村。

基本情況

面積:81平方千米,人口:44730人(2013年),轄董家村、賀村、王和村、韓家村、溝北村、北路井村、西路井村、焦家嶺村、吉家灣村、五帝村、閆家坪村、神窩村、沙坡村、南陽村、佛灣村、梨園村、西王村、大王村、北村、北營村、南營村、老城村、後地村、鳳溝村24個村委會,196個村民小組。全鎮轄24個行政村,196個村民組,)。這裡是聞名遐爾的“大棗之鄉”、“蔬菜名鎮”,被河南省命名為“中州名鎮”、“小城建設重點鎮”、“科技示範鄉鎮”。

交通環境

大王鎮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,東西分別與三門峽市和靈寶市相距25公里;隴海鐵路、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,310和209兩條國道在境內呈十字交叉,北部有黃河輪渡可與一河之隔的山西相通;鎮域之內實現了村村通油路,交通運輸十分便利。

歷史上這裡的人們崇尚教育,成人中國中以上文化的占90%以上,現有農業生產技術能手4000餘人,已獲國家承認專業技術職稱的有670人,其中高級職稱3人,中級職稱31人。

產業特色

這裡是靈寶圓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,2000年以來,大王鎮黨委、政府帶領民眾,充分發揮自身優勢,在確保口糧自給的同時,採取典型引路、科技支撐等措施,實施了以傳統名產大棗和蔬菜、牧業為核心的“大蔬菜”戰略,大幅度地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。目前大棗和蔬菜的種植面積分別都已達到3萬畝,家畜、家禽的飼養量均創歷史最高。小城鎮建設被列為河南省重點之一,二三產業相應發展,提升了生產力的總體水平,近幾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淨增200元。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局面。

經濟特色

(一)農業經濟。(1)糧食生產。當年新打機井39眼,鋪設地埋管道21800米,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3.3公頃。年末,全鎮有效灌溉面積3277公頃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693公頃,總產量1769.9萬公斤。其中夏糧1957公頃,總產量633.5萬公斤;秋糧2736公頃,總產量1136.4萬公斤。(2)蔬菜生產。當年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公頃,種植面積達到2889公頃,其中大棚和日光溫室面積新增24公頃,達到666.7公頃。全年蔬菜總產量17838萬公斤。(3)大棗生產。年末,大棗栽植面積達到2166.13公頃,總產量1658萬公斤。(4)食用菌生產。當年栽培食用菌405萬袋,其中香菇154萬袋,平菇、黃傘菇251萬袋。(5)畜牧業生產。當年新發展牧草面積43公頃,建青貯池20個,新增貯量280萬公斤。年內,大家畜、生豬、羊、家禽出欄量分別為962頭、15085頭、6600隻、108522隻;年末,大家畜、生豬、羊、家禽存欄分別為7117頭、11948頭、12113隻、170316隻。全年禽蛋產量76.9萬公斤,肉類總產量149.2萬公斤。(6)果品生產。當年,樹形改造263.3公頃,果實套袋1.15億隻,新發展設施栽培小雜水果4.34公頃。全年果品總產量2756萬公斤,其中蘋果產量585萬公斤。(7)林業生產。當年完成退耕還林91.6公頃,其中退耕地還林48.3公頃,荒山造林43.3公頃;速生楊栽植300公頃。

(二)中小企業與非公有制經濟。年末,全鎮共有中小企業1445個。其中,骨幹企業有三門峽亞森特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、大王鎮鶴立果蔬產業有限責任公司、大王鎮後地奶牛廠、大王鎮沙坡建材廠、大王鎮西南朝木板廠,、大王苗圃(李孝民園林)等,年總產值70571萬元,實現工業增加值20737萬元,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46萬元。年上繳稅金410萬元。在勞務經濟方面,全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4450人次,勞務收入8637萬元。

農產品特色

大王鎮是“靈寶大棗”的原產地和主產區,大棗栽培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。靈寶大棗以果大、肉厚、核小、含糖量高、味道甜美、富有彈性而著稱於世,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,為歷代皇家貢品。1915年作為河南名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。2000年榮膺中國首屆棗類鑒評會紅棗類金獎。2004年被國家命名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。現有棗林4萬畝,其中具有千年樹齡的古棗林4000多畝,全年鮮棗總產1500萬公斤、乾棗500萬公斤,暢銷國內外。2004年被國家確定為“無公害紅棗標準化示範基地”,2005年被評為“中國名優紅棗生產鄉鎮”。

小吃特色

大王鎮是靈寶老縣城的所在地,薈萃著靈寶當地的著名小吃,如老城的滷肉、燒豬頭、羊肉湯等別具美味;靈寶湯圓、棗粽子、硬面燒餅等也很有特色。

歷史文化

大王鎮是古代桃林縣和原靈寶縣的縣城所在地,具有悠久的歷史,底蘊厚重的黃河文化和現代文明在這裡積澱匯聚,自然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,現有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。五帝仰韶文化遺址,包含有許多陶器和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。沙坡村許家尚書古寨,記載著明朝萬曆年間以來,許家一門出了四位尚書和多名進士、舉人、秀才的榮耀。抗日八義士紀念館,是中華民族八年抗戰,打擊侵略者的歷史縮影。沿黃的靈寶大棗園,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,現有千年古棗林4000多畝,仍然枝繁葉茂,果實纍纍。與此相映生輝的沿黃5000畝荷塘,花紅葉肥,飄溢著田園風光的鄉情韻味。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,諸多的人文典故,如畫的黃河風光,純美的棗鄉風情,名優產品,特色小吃,給大王的旅遊業奠定了豐實的基礎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